籍 贯:歙县
"许幸之(1904~1991),现代画家、诗人、电影戏剧家。擅长油画、粉画、美术史论、新诗、电影和戏剧编导。原名许富达,又名许达。原籍安徽歙县,生于江苏扬州。1916年随吕凤子学画。1919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1923年在上海东方艺术研究所进修。1924年东渡日本,入川端画学校,后入东京美术学校专攻油画,师从早年留学法国的日本油画家藤岛武二,深受其“东方艺术要有东方特色”、“艺术是民族审美意识的反映”等思想影响。1927年应郭沫若电召回国,在北伐军总政治部第三厅宣传科从事美术工作,后赴日本继续学习。1929年回国,受陈望道任校长、夏衍任教务长的上海中华艺术大学之邀,任绘画科主任兼西画教授。1930年2月,以许幸之为首,在中华艺术大学发起成立左翼美术团体时代美术社,并由他执笔起草发表《时代美术社对全国青年美术家宣言》。在此基础上于同年7月在上海成立的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推举许幸之为首任主席。1934年与摄影家吴印咸在上海举办绘画摄影联展,展出的油画《失业者》、《铺路者》、《逃荒者》等一系列表现劳苦大众的作品,是他当时的代表作。同时创作有诗歌《大板井》、《卖血的人》、《扬子江》、《长城》等,编成诗集《大板井》在上海出版,反映了必须通过革命斗争使中国的民族命运从悲剧中挣扎出来的历史要求。1935年起又在上海投身进步电影工作,在电通影片公司导演故事片《风云儿女》(田汉编剧,夏衍改编),并为影片中《铁蹄下的歌女》插曲作词(聂耳谱曲)。抗日战争时参加新四军,投入抗敌斗争。后又返沪从事进步电影和戏剧编导,并执教于上海戏剧专科学校。新中国建立后,1954年调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理论研究室主任,主持建立美术史系,与青年教师一起编写讲义,开《俄罗斯美术史》、《西欧美术史》、《艺术概论》等课程。同时安排时间深入城乡生活,创作有《田园新居》、《红灯柿》、《海湾渔场》、《丰收季节》等许多描绘新中国生活风貌的绘画作品。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第三届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