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 贯:苏州
"费穆字敬庐,号辑止,原籍江苏苏州,生于上海。1916年举家迁居北平。稍长,入法文高等学堂,并自学英、德、意、俄等多种外语。因长年苦读,致左眼失明。后在京任某矿山事务所会计,开始业余撰写影评,并与朱石麟合办《好莱坞》电影杂志。1930年,任华北电影公司编译主任。1932年费穆到上海,加入联华影业公司。同年执导了暴露旧社会都市黑暗、贫富对立的《城市之夜》。影片注重布景、道具、镜头和光线的设计和综合利用,充分显示出他的导演才华。之后,他又陆续导演了《人生》、《香雪海》、《天伦》等影片,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1936年1月,在全国抗日民主运动高潮的推动下,他与欧阳予倩、蔡楚生等共同发起成立上海电影界救国会,并发表宣言:“动员整个电影界的力量,摄制鼓吹民族解放的影片。”同年11月,由他导演完成影片《狼山喋血记》,以寓言的形式,抨击不抵抗主义的可耻,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抗日意志和爱国精神,堪称为国防电影的代表作,受到进步电影评论工作者与广大观众的热情赞誉和欢迎。抗日战争爆发后,费穆拍摄了宣扬同仇敌忾、团结救亡的《北战场精忠录》。“孤岛”时期,为民华影业公司导演了《孔夫子》、《世界儿女》及京剧戏曲片《古中国之歌》。在当时内容平庸、粗制滥造的“古装片”充斥银幕的情况下,《孔夫子》不失为一部颂扬浩然正气,鄙夷奴颜媚骨,制作严肃的作品。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租界后,他凛然拒绝与敌伪合作,转向戏剧舞台,参与建立上海艺术剧社,后又创办新艺剧团和国风剧团,导演了《杨贵妃》、《秋海棠》、《浮生六记》、《清宫怨》等话剧。抗战胜利后费穆重返影坛。1947年,他执导了由京剧大师梅兰芳主演的戏曲片《生死恨》。这是中国第一部彩色影片,他与梅兰芳配合默契,对写意与写实的统一、传统艺术程式化的表演与电影艺术的表现方法的有机结合,以至布景的处理、道具的使用,均作了有益的探索与大胆的创新,达到了建国前戏曲片拍摄的最高水平。1948年,他导演的《小城之春》集中体现了他对于电影本体的精深理解和在艺术表现上所具有的独特的色彩。他善于刻画人物、发掘人物的性格特征,特别是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底蕴,更是描绘得细致入微,开启了在中国电影史上比较完整的散文结构、诗化电影的先河,成为一部经得起风雨洗刷、时间检验的艺术珍品。1949年5月去香港,创办龙马影片公司,任总经理并导演影片《江湖儿女》,反映杂技演员的坎坷遭遇,和对解放了的新中国的热切向往。片未竟而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