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 族:汉族
性 别:女
职 业:电影表演艺术家
国 籍:中国
籍 贯:湖南
"白杨,原名杨成芳,又名杨君丽,原籍湖南湘阴(今汨罗),生于北平。幼年曾在农村生活,仅读到小学四年级即辍学。1931年,因迫于生计,考入联华影业公司北平第五分厂演员养成所,成为该所年龄最小的学员。翌年,她在侯曜编导的影片《故宫新怨》中扮演小丫头,从此踏上演艺生涯。其时,白杨开始接受进步思想。联华五分厂解散后,她随即加入左翼剧联领导的芭莉芭(俄文译音,意即“斗争”)剧团,在《乱钟》、《战友》等一些抗日救国的戏剧中扮演角色。1934年起,她先后在中国旅行剧社、中国舞台协会等表演团体担任演员,参加过《回春之曲》、《黎明之前》等进步话剧的演出。旋因主演《梅罗香》、《少奶奶的扇子》、《茶花女》等世界名剧而崭露头角,显示出非凡的艺术才华。1936年,白杨加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与赵丹联袂主演《十字街头》,她在影片中成功地塑造了杨芝瑛这一充满幻想、单纯幼稚的小资产阶级青年女性形象,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是她的成名作。接着,她又主演了《神秘之花》、《社会之花》等影片。1937年7月28日,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协会宣告成立。7月30日,电影界工作人协会也相继成立,白杨与欧阳予倩、蔡楚生等当选为常务委员。两协会一致号召电影工作者以实际行动服务于抗战,白杨身体力行,与陈白尘、沈浮等人组成“影人剧团”,溯长江而上,沿途演出了《芦沟桥抗战》、《流民三千万》等剧,深入大后方,进行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白杨在重庆进入中央电影摄影场,参加了《中华儿女》、《长空万里》和《青年中国》等抗战影片的拍摄。1942年后,她在重庆、成都等地主演了一批在当时轰动山城的优秀话剧,如《屈原》(郭沫若编剧)、《天国春秋》(阳翰笙编剧)、《复活》(夏衍改编)、《雷雨》、《日出》(曹禺编剧)、《万世师表》(张骏祥编剧)等。从《雷雨》中的四凤、《日出》中的交际花陈白露到《屈原》中的南后以及《复活》中的马丝洛娃,她扮演了各种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角色,使自己的表演艺术获得多方面的发展,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受到郭沫若、夏衍等的高度评价,被誉为中国话剧界的“四大名旦”之一。抗战胜利后返回上海,先在“中电”拍摄了《还乡日记》和《乘龙快婿》两部喜剧片。后加入昆仑影业公司,相继主演了《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上、下集)和《新闺怨》。1948年去香港,主演了《山河泪》和《火葬》。她在《一江春水向东流》中扮演的素芬,出色地创造了这个具有中国妇女传统美德的优美形象,在表演艺术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建国后,她络绎主演了《团结起来到明天》、《为了和平》、《祝福》、《春满人间》、《金玉姬》、《冬梅》等影片,塑造了许多富有东方女性特征的动人形象。特别是她在《祝福》中,以精湛的演技,在银幕上再现了鲁迅笔下祥林嫂这一悲剧性格的典型,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交口赞誉。从《十字街头》、《一江春水向东流》到《祝福》,是她在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在中国电影史上居有显著的地位。她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细腻、含蓄、自然的表演风格。著述有《电影表演探索》、《白杨演艺谈》、《我的影剧生活》和散文集《落入满天霞》等。1996年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