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像

民 族:汉族 性 别:
职 业:剧作家,文艺批评家
国 籍:中国 籍 贯:芜湖

"阿英(1900~1977)文学史家、戏剧家。原名钱德富,笔名钱杏邨、钱谦吾、张若英、阮无名、鹰隼、魏如晦、方英等,安徽芜湖人。1919年,到上海中华工业专门学校土木工程系读书,参加五四运动,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20回到家乡,成为当地群众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在他主编的《苍茫》杂志上发表文艺作品,撰写文艺理论批评文章。其《到民间去》一文,提出无论是社会革命还是文艺创作都要到民间去的主张。1926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转移到上海。1928年,与蒋光慈、孟超等组织革命文学团体太阳社,提出文学要适应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国革命的新形势的口号。期间出版了《现代中国文学作家》(泰东图书局1928年)、《作品论》(1929年)等文艺批评著作。编辑《太阳月刊》、《时代文艺》等杂志。1930年,参加筹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同年7月又被选为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常委。1932年,加入明星电影公司,参加左翼电影的领导工作,拍摄进步影片。期间,出版了《文艺批评集》(1930年)、《怎样研究新兴文学》(1930年)、《文艺与社会倾向》(1930年)、《现代中国女作家》(1931年)、《现代中国文学论》(合众书店1933年)、《小说闲谈》(1936年)、《海市集》(1936年)、《晚清小说史》(商务出版社1937年)等文艺评论集及文学史著作。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上海市文化界抗敌救亡协会机关报《救亡日报》主编及《文献》杂志主编;连续创作了激励民族气节的南明史剧《碧血花》、《海国英雄》、《杨娥传》等。先后在新四军军部、一师、三师从事文艺、新闻、统战等工作。主编杂志《新知识》、《江淮文化》及《盐阜日报》副刊。抗战胜利后,先后任中共中央华东局文委书记,大连市委文委书记。参加第一届文代会,任华东代表团团长。新中国建立后,继续进行中国文艺史、文化史的研究,特别是在编辑近代史料方面作出杰出贡献,出版了《中国年画发展史略》、《中国连环画史话》、《晚清文艺报刊述略》、《小说二谈》、《小说三谈》等。编有:《近百年国难文学大系》(新版改名为《中国近代反侵略文学集》)、《中国新文学运动史料》、《晚清戏曲小说目》、《晚清文学丛钞》、《红楼梦戏曲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卷》、《抗战独幕剧选》等。对中国近代、现代文学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史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出版,贡献卓著。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残酷的折磨和摧残。1977年因病去世。"

查看更多>
阿英 (1900 - 1977.6.17)
相关电影 1 部
1943年第二期《我的前半生》1943年第二期1943年第二期1943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