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蓉蓉(1929—),中国舞蹈家、编导、教育家,江苏宜兴人,生于上海。1934年在小学读书时,课余到侨居上海的俄罗斯芭蕾舞教师索科尔斯基芭蕾舞学校学习芭蕾,还专门学习过现代舞、西班牙舞蹈和踢踏舞。六岁时在电影《父母子女》中担任角色,后来她连续拍摄了《压岁钱》(1935年)、《歌儿救母记》(1938年)、《小侠女》(1939年),在这些电影中,穿插了许多踢踏舞表演。他的舞艺和表演风格酷似当时美国著名童星秀兰邓波尔。因此有中国的“秀兰邓波尔”之称。1940年,她脱离电影界,专心在中学读书,继续向索科尔斯基学习芭蕾。后来在索氏任艺术总监的“芭蕾舞蹈剧团”在兰心大戏院客串演出《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堂·吉诃德》、《金鸡》、《火鸟》中担任群舞、领舞演员,在《葛培莉亚》、《白雪皇后》、《伊戈尔王子》、《神驼马》中担任女主角,她由此在芭蕾舞台上崭露头角。1947年,18岁的胡蓉蓉进入“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学习,该年应邀在香港拍摄歌舞片《四美图》。1950年后,应上海戏剧专科学校(即今上海戏剧学院前身)邀请,担任该校舞蹈教师。同时先后兼任上海儿童艺术剧院、上海行知艺术学校、上海体育竞技队、上海青少年体育学校的舞蹈教员。20世纪60年代起,先后担任上海市舞蹈学校副校长,上海芭蕾舞蹈团团长,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舞蹈演员。1980、1982年,胡蓉蓉担任国际芭蕾舞比赛评委。在教学过程中,她努力学习传统戏曲舞蹈和民间舞蹈,探索芭蕾艺术的民族化道路。由胡蓉蓉参与编导和改编的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雷雨》等。"